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9的文章

台灣的黃金存摺投資 隨便寫寫

圖片
2019年,黃金波動相當詭異的一年,價位瞬間變化相當快速,隨便寫寫對黃金的看法。 黃金投資,先寫個主流的黃金存摺。首先,黃金存摺很方便,網路銀行點一點,就可以買賣,最低一公克為單位,建立成本低,累積到一定重量,還可以兌換成實體黃金,寫到這邊,我都心動了...但是,台灣有黃金存摺業務的銀行,大概只有台灣銀行 與 第一銀行(第一金)算是真正的黃金存摺,其他銀行根本沒有黃金條塊的庫存,惡魔貓膩往往藏在這裡,還蠻嚴苛的,繼續探討比較下去,個人會只推薦台灣銀行的黃金存摺,其他都不推薦。 如果台灣銀行的黃金存摺業務,我打個分數100分的話,第一銀行可能只能給40分,其他只能給10分。差距頗大吧!這也是惡魔貓膩之所在,有些銀行根本沒有建立黃金條塊庫存。試想,你黃金存摺累積到75公克時,你想補差價換兩條一台兩黃金玩玩,銀行回答你: 「我們沒有台兩的實體黃金交易哦。」 好吧!就累積到100公克再去一次銀行換金條吧,這次回答是: 「X先生,實體黃金提領,要7個營業日前提出申請,對不起歐。」 好吧,這時已經怒火中燒了吧!我們就冒著世界黃金市場的波動風險,還有匯率的變化,時間的機會成本消耗,等它七個營業日吧...最後他們回答: 「X先生,請繳黃金現貨運輸費XXXX元。」 一個相當恐怖的事實結果,就是它們根本沒有實體黃金庫存水位,零水位!投資風險完全轉嫁給黃金存摺用戶,重點是,轉嫁費用非常高,連貴金屬運送風險,都算再用戶的身上,這也是我只給10分的原因。這樣,你還想依賴這樣的金融商品來避險嗎? 10分,這已經是多打的分數了,實際操作上,是0分的...10分已經夠鳥了,為何給0分呢?因為不能回售實體黃金。它們把風險完全轉嫁給用戶了, 惡魔貓膩之所在,有些銀行根本不想建立黃金條塊庫存。因為不想增加庫存保全成本 , 所以只推薦在台灣銀行開戶,其它銀行的合約,相比之下,都非常不公平、不對等、嚴苛(金管會眼睛是瞎掉了吧?!),去這種只提供10分服務的銀行買黃金,不如去有信譽的銀樓買金條比較好,不用等7個營業日,不記名購買,端杯水問你渴不渴?順邊吹個冷氣,過年時期去買,還送漂亮空紅包袋,缺錢跑路時,還能拿金條回售給銀樓,銀樓我可以給80分。 黃金不會生利息,所以想賺錢,只能靠差價。建立箱型整理的定錨點,勉強用黃金存摺壓低持有成本,小幅度賺取差價,還是有機會的。會買得不是師傅,會賣的才是!

存股的雜想(獲利鈍化)

圖片
2000至2004年的時候,那時候股票市場的主流,是以電子股為大宗,很多價位破百的DRAM、主機板、手機...等概念股,當聊天提到目前顯學「存股概念」,如:玉山、台塑、中華電...等股票,與之交流的友人或朋友,可是會相當不屑的看著你,心中或許還想著:「7~8%的年化報酬,太小家子器,哼!」「咱作大事的,可是追求一個月15%以上的獲利。」就算他剛學股票,股齡只有一個月。 所以那個時候,如果照著巴菲特的師父 班傑明.葛拉漢 的價值投資法,就算買到比較沒出息的中鋼,15年後的現在(2019年),還是有不錯的獲利。更不用說那段時間,股票市場還有便宜的玉山、台塑、中華電...當然這15年來,有SARS、2008金融風暴、歐債風暴...好的股票,也是很辛苦撐了過來,渡過很慘的時間點,欲火重升,逆轟高飛。 2019年的狀況是,存股投資方式,上了檯面,成為股市顯學,電視財經頻道與Youtuber,常常談到0050/0056有關的懶人投資存股法,感覺像過去葡式蛋塔與義美厚奶茶的風潮一般,席捲而來。但是,不怕人紅,怕的是,「是非多」。 一條街,只有一家賣鹹酥雞的攤子,有賺錢的機會空間,有十家呢?一群人只有一個人用iphone,很潮,大家都用iphone呢?這就是獲利鈍化。大家都用同一招賺錢,就不管用了。 個人想法是,很早入場持有存股0050/0056的投資人,持有成本很低,影響並不大,後來入場的人,獲利上有可能產生類似邊際效應的狀況,略為遞減。後來進場者,因為持有成本提升,存股獲利的能力,會比較差一點。 但也可能不是這樣!台灣好的股票,外資很喜歡買進,比方說:台樍電。外資持有比例相當高!(跟三星是一樣的狀況),所以台灣人被戲稱「外國人的打工仔」,由這方面來看,相同的存股招式,因為化繁為簡,可能才是最好的招式。所以,存股的基本策略,也許不一定會「獲利鈍化」。 那邊是對的?只有錢進口袋,才能知道。 台灣人好面子,去澳洲當外勞,要說「打工度假」、「壯遊」等...比較好聽的名詞,台灣的外勞,其實也等同觀光客,來台灣「打工度假」、「壯遊」、「學中文」...差別待遇....中二病爆發...

《快思慢想 》莫名其妙的中文翻譯

圖片
那年,當諾貝爾獎得 康納曼 出版新書時,網路上都是一致的推薦這本書,就是 《快思慢想 》《THINK FAST AND SLOW》,市場也一片火熱,想想看,在網路盛行,印刷實體書銷路慘淡下滑的時代,7-11、全家便利商店那頭快消失的貨架,放的不是九把刀的小說?不是新的航海王魯夫的漫畫?也不是天下、遠見、商業週刊這類,再高鐵上閱讀,讓人覺得很帥氣、很假掰的商業雜誌。竟然是一本硬科普的經濟書,非常讓人想拜讀看看。但是一本定價500元...個人行為經濟學,本著勤儉持家的客家人節約美德,我想:「這麼夯!又這麼厚!都可以拿來壓醬菜了...未來二手市場應該是可以買到。」忍耐了一年,等到二手是250元,就買來看看。 買來之前,就聽說《快思慢想 》中文翻譯有點問題,我英文爛,所以還是看中文版,但這本書,連只看過中文版的我,都覺得翻譯的相當濫...是的,相當濫...翻譯人是洪蘭,學術界頗有地位,書讀很多,台灣大學畢業,老公是教育部長。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,洪蘭想證明什麼的感覺,但人家是諾貝爾獎得主,妳在人家書中間加入個人讀後感想,真得很妙!莫名其妙!想不到買一本硬科普的書,還能讓我會心一笑。 上面第二張照片(P301、P259),就我中文的理解是,洪蘭自行加入台灣觀點的讀後感,順便反駁了作者想法...這點非常得怪異,這本書的原作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,洪教授這樣註解,甚至推翻原作的立場,是想證明什麼?挑戰康納曼?看到這兩張照片上的註解...不免懷疑這整本書的內容,是否能與英文原書,有一致性的意思。自古文人相輕,這或許是 洪蘭 寫給 康納曼 的挑戰書,如同怪盜小子 寫給 名偵探柯南 的挑戰書一樣,大家東京鐵塔見,比個高下。 中文版出版是天下出版...也蠻大間的,是不是前教育部長給中文版編輯壓力?不然這兩頁的讀後心感想....痾.....還是礙於洪教授的名號,不敢提出建議。 台灣學術界的水,可能比我想的還深吧!越深的地方,水的壓力就越大...漸漸的...你躺在馬理亞那海溝的底下...抬頭望上看...這邊看不到太陽,也不是學術的白色巨塔,是可以目中無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