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
![圖片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FiktmY40-bkhskRntZzh6dki2VPB0frUgqsjLehrq2abz_VzSoaZV8OrX9909CXiDdi9CCe1yrafSozfjp9Ob74zlOdUhWNg7n7Kzz-XYglLlXYHxO-ppUG6NPwo1ihxj31jQ8hDa_OA/s320/IMG_20181230_185435.jpg)
這幾年的台北市區,實體書店和CD店越來越少,感覺自從iphone/ipad流行之後,建立了一個新的閱讀媒介,但也慢慢摧毀了傳統出版業。 誠品書店 與 光南大批發的CD區塊,越來越小,台北唱片店越來越少,7-11/全家等便利商店 雜誌區都快消失了,文具店反而變大間了...現代人都用PC/NB打字,不寫字了,文具反而銷路向上,真的詭異。 看看新一代的閱讀來源,與過去大不相同!過去是實體書慢慢翻閱,吸收喜歡的知識興趣。但新一代的知識資訊來源,是網站blog、youtube、社群媒體、討論區...等,吸收面廣,而且速度快,但缺點也伴隨而至,就似過於「破碎」。 比方說,從幾頁的網頁資訊,學習到新的投資想法,叫做:「隨機漫步理論。」但卻沒有看過聽過《漫步華爾街》這本書,頂多去wiki查詢一下,之後就當成是自己的知識。感覺知識學習上很速成、很廉價?這樣破碎的想法,派得上用場嗎?所以我說這是「知識的破碎」。 當吸收知識,像速食麵一般,只要三分鐘就可以食用,那實體書店與傳統出版業,沒生意可以賺錢,就只能走向死亡...但這些速食知識,是沒有品味的破碎知識,會讓城市的文化美好,逐漸消失在你我的記憶之中。 三分鐘帶你看完電影的youtube,還是三分鐘的說書人頻道,都間接毀掉閱讀的美好...建立一個新產業,也讓另一邊傳統出版業,走向夕陽。apple的賈伯斯,在推廣iphone/ipad時,造就很多工作機會,用另一個角度來看,也讓很多依賴傳統出版業維生的家庭之柱,失去工作。贏者全拿的情況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 在此,希望統一博客來,能開一間實體書店,就一間旗艦店,不要永遠都走網路通路、賣文青咖啡的賺錢導向。網路通路可以去取代實體通路,更有錢得集團,也可以取代你的網路通路...想辦法提升文化品格的品牌銷售模式,可能是一個長遠方式。(但台灣只追求KPI的積效指標,是短淺沒未來的...唉) 邦迪亞家族的美麗與哀愁